阅读历史 |

大明话事人 第475(2 / 3)

加入书签

到目前为止,还没有收到许守谦本人的说法,也无过硬的实证。”

申首辅不屑一顾,反驳道:“伱觉得,才到宣府没几天的林某,就能勾结上女酋首、总兵官、还有一个战功卓越的指挥佥事,一起构陷在宣府盘踞了三四年的许守谦?

要说实证,那些参与了围攻钦差的乱兵,算不算实证?”

王四根本不想为许守谦这个没有自知之明的烂人辩解,但他又必须辩解,这是做给清流势力看的形式主义。

所以还是强行挽尊了一句:“总要给许守谦一个说话机会,再决定如何。”

申首辅又说:“参政王某的奏疏你也看了,他说许守谦有自尽倾向,看懂了再来说话。”

言外之意就是,你们现在放手,许巡抚还能捡一条命。

若再不放手,只怕许巡抚连命都没了,你们不会怀疑许巡抚没能力自尽吧?

足智多谋的王三忽然若有所思的说:“或许有人希望看到许收钱自尽?”

申大也略惊奇的看了眼王三,莫非王锡爵你又企图表演走一步算三步了,你是不是开始想到许收钱丢官以后的事情了?

此时王四也蛋疼了,没法再继续辩解了。什么样的人,才会盼着许巡抚自尽?

“若无异议,就在右参政王某的奏疏上拟票将许守谦撤职!散会!”申首辅最后一锤定音说。

没有林泰来在外面捣乱的内阁会议,首辅就是这么霸气,掌控力就是这么强!

内阁也就能向天子提议,将某巡抚撤职;至于提名谁接任巡抚,那真不是内阁的业务。

按照制度,内地巡抚由吏部和户部会推,而宣府这种边镇巡抚,则由吏部和兵部会推。

宣府镇巡抚许收钱被撤职的消息传出来后,户部王司徒真是喜忧参半。

喜的是,儿子王象乾去边镇这一步走对了。

如果还在内地混,等吏部和户部会推巡抚涉及到儿子时,自己就该避嫌了。

忧的是,机会出现的太早也太突然了。

儿子的资历还很浅,刚当右参政没几天,再上巡抚有点勉强。

宣府镇巡抚放在从前,那是一个非常兵凶战危的位置,年年都要和北虏打烂仗,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官职。

但是现在不打仗了,马市也开了小二十年,宣府镇巡抚可是名副其实的肥缺了。

朝廷与北虏右翼开了四个马市,宣府镇、大同镇、山西镇、榆林镇各一个。

但是宣府镇的张家口堡马市的交易份额,占据所有马市的四成五左右,几乎快一半了。

王司徒作为户部尚书非常清楚,今年朝廷计划用在张家口堡马市的马价银数目,就高达十八万五千两!

这还只是官市交易,再加上民间交易,张家口堡马市进出流水怎么也得几十万两。

如果再加上走私,更不可胜数,绝对是走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
所以宣府镇巡抚这个位置的竞争,激烈程度不用猜就知道,朝廷不知多少人已经惦记上了。

这么好的机会,错过就太可惜了。王司徒暗叹一声,如果林泰来还在朝中就好了,他肯定能成为强大助力。

(本章完)

------------

京城一夜(上)

只有吏部和兵部拥有边镇巡抚的推荐权,王司徒为了儿子前途,深夜微服悄悄的去了吏部尚书杨巍府邸。

杨巍也是山东人,有这份同省关系,还是能说上话的。

看到王司徒,杨天官不用问就知道来意,毕竟王司徒好大儿王象乾的名字,天天在朝廷“刷屏”。

在老天官的印象里,小王参政应该是一个挺本分的人。也不知道跟是谁学坏了,写奏疏居然玩这种长篇连载模式的花样。

更别说那挤牙膏式报功,每次只报一点功劳,但每天都要报一次功,连申首辅都不耐烦了。

不是为了当下一任宣府巡抚,小王参政会如此豁出去脸皮卖力气么?

“这次没什么机会的。”杨天官也不想忽悠同乡,直言不讳的说。

王司徒有点不甘的说:“杨兄可有人选了?”

杨天官答道:“京畿霸州兵备道的郭四维,也是我们山东人,他年科比象乾世侄早,也年长十多岁,而且在兵备道上积累了很深资历。”

王司徒的脸皮不够厚,此时便无话可说。

论乡谊,都是山东的;论科名,郭四维更早;论年纪,郭四维大一轮;论资历,郭四维在兵备道积累很多年了,王象乾才刚当上右参政半个月。

公正的说,王象乾确实不如郭四维有资格,王司徒真找不到角度劝说杨天官,他也不是胡搅蛮缠的性格。

所以这次王司徒深夜拜访天官府,算是无果而终了。

连同乡天官的路子都走不通,王司徒又还能有什么办法?

宣府镇巡抚是现如今九边巡抚里的第一肥缺,不知多少人盯着。敢觊觎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