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话事人 第314(1 / 3)
随后林大官人又叮嘱说:“虽然新吴联不再收本县堂口加盟,但如果隔壁长洲县或者吴江县的堂口想要加盟,还是可以欢迎的。
我们新吴联的这个吴字,指的是吴地,并不只是吴县。”
在黄五妹那里,林大官人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。
“隔壁吴江县,还有无锡,甚至连太湖南边湖州的船户,也有很多想加入我们的。”
对这种跨境扩张的事情。黄五妹也不敢擅自做主。
林大官人反而问了个莫名其妙的问题:“湖州还能有船户?”
黄五妹疑惑的说:“湖州也是濒临太湖的地方,怎么就没有船户?”
林泰来思考了一会说:“湖州就算了,那已经是浙江省了,情况不明朗,其他县可以考虑。”
这就是做平台的好处,把平台搭建起来,跑通了模式和方向后,自动就会实现扩张。
不用林大官人再去动手打地盘,别人自然就想加入。
该交待的工作都交代了下去,确保手下每个头目都有阶段性任务后,林大官人也就出发了。
这次北上扬州的苏州卫兵马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负责运送漕粮的运军,大约五百人,由一名薛姓的领运千户统领;
另一部分则是准备驻防扬州水次仓的军士,大约三百人,暂时由年把总统领。
此外林泰来新官上任,对苏州卫官军不熟悉,担心指挥不动官军。
所以他又从社团抽调了一百名素质可靠的精锐,以家丁名义随行,作为自己的私人亲兵。
感觉身边有了“家丁”,晚明时代的气息才算正宗起来。
五百运军,三百屯军,一百家丁,这就是林大官人此次北上的武力规模。
本来林大官人还想像上次那样,再调五百“家丁”去扬州的,但被高长江以死相逼拦住了。
现在资金如此紧张,再出动五百人“远征”,社团财务就要崩了。
带着上百艘漕船和数万石漕粮,这次行进速度就慢了许多,但所幸扬州城不算太远,林大官人也不着急。
八月初的时候,队伍沿着大运河抵达京口,准备过江。
这个时代,过江没那么简单的,并不是坐着船开过去,直接进入运河江北段就完事了。
京口的江对面就是瓜洲渡口,在这里建有船闸。那些从江南来的船只,需要在瓜洲通过一道道船闸,才能进入大运河江北段。
林大官人队伍在京口驻扎后,就派薛千户前往瓜洲交涉,准备过江事宜。
瓜洲渡口这个地方扼制大运河和长江的交叉口,位置实在要害。所以朝廷在瓜洲专门修建了一圈城墙,形成一个城镇,还放了一个备御营驻守。
到了傍晚时候,薛千户从对岸返回,对林泰来禀报说:
“瓜洲备御指挥要求,我们苏州运军只能将漕船停靠在船坞,然后由扬州卫派人接手漕船,过瓜洲船闸运往水次仓。”
林大官人皱起了眉头,没料到会出现这种问题。
这意思就是,漕船可以过,但人不能过?
如果不能把人马带到扬州城耀武扬威,那还有什么意义?
随即林大官人又问道:“我们这里不只是运军,另外还有三百军士,奉朝廷命令前往水次仓驻守,难道瓜州备御营也敢抗命拦截?”
薛千户又禀报说:“瓜洲备御指挥说,凤阳巡抚有令,为谨慎起见,如果预备驻守扬州水次仓的军士要过江,须先向朝廷核实确认,在此之前,不许放行。”
于是林大官人就明白了,无论是五百运军和三百预备仓军,只要是自己带的兵马,江北的杨巡抚都不打算放行。
“张四维余孽安敢如此!”林大官人愤怒的拍案骂道。
现在很清楚了,这肯定是来自杨巡抚的“报复”。
回到苏州后,各方面一直顺风顺水惯了,猛然遇到个逆反的,居然还有点不习惯了。
江北就是杨巡抚的地盘,而且杨巡抚还兼任漕运总督,无论杨巡抚在职权内做什么事,别人也干涉不了。
哪怕让苏州漕船停靠船坞,然后派扬州卫漕军过来接手转运,那也可以说是漕运总督职责之内的正常工作安排。
林泰来愤懑之下,随口问道:“瓜洲备御营有多少兵力?”
听到林大官人问出了这样的话,左右纷纷大吃一惊!
难道林大官人还想带着兵马,像社团抢地盘一样,直接攻打瓜洲城?
薛千户答道:“备御营有兵一千到一千五之间,另外属下在江北时还听说,杨巡抚将标营数百军兵也派到了瓜洲暂驻。”
众人:“……”
这杨巡抚也太看得起林大官人了,为了堵住林大官人带兵入境,竟然将标营都派到了瓜洲!
这时候巡抚标营人数不一,但非边镇巡抚的标营亲兵一般也就数百人。
所以杨巡抚将大部分标营亲兵都派到瓜洲,这种行为堪称下血本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