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的法师 第1936章(1 / 3)
&esp;&esp;赵传薪表情很怪,好像有点激动。
&esp;&esp;他又问:“你家住在哪儿?带我去你家找你爹娘。”
&esp;&esp;这些孩子平时很作,可见了陌生人立刻变得老实起来。
&esp;&esp;小丫头在前头走,赵传薪后面跟着,她大哥二哥和一群孩子远远吊着。
&esp;&esp;路不平坦,小丫头绊了个跟头,赵传薪就过去牵着她走。
&esp;&esp;很久很久以前,赵传薪很小,那时候有个老太太就这样牵着他“上该”赶集。
&esp;&esp;都说爷奶养孙子白疼,因为注定孝顺的是父母不是爷奶。
&esp;&esp;孙子能记住翻山越岭要去找的人,但记不住翻山越岭惦念他的人。
&esp;&esp;然而时光在此时打了个对折。
&esp;&esp;赵传薪声音温和的问她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&esp;&esp;小丫头吭哧吭哧的说:“俺叫臧美灵。”
&esp;&esp;赵传薪握着她的手一抖,然后蹲下去说:“你上来,我背着你。”
&esp;&esp;小丫头有些不敢拒绝。
&esp;&esp;男人背着她慢悠悠的走,让后面孩子能跟得上,让她大哥二哥放心。
&esp;&esp;渐渐地,小丫头不害怕了。
&esp;&esp;她听赵传薪轻轻哼唱着:就老去吧,孤独别醒来,你渴望的离开,只是无处停摆……
&esp;&esp;她好奇问:“你是谁呀?”
&esp;&esp;“我是赵传薪。”
&esp;&esp;“赵传薪是谁呀?”
&esp;&esp;赵传薪想了想说:“我跟你有亲戚,我是你的小辈。”
&esp;&esp;“啊?”小丫头愣住了,万万没料到是这个结果。
&esp;&esp;赵传薪对她说:“你家里日子过的怎么样?”
&esp;&esp;小丫头如实相告:“俺家加上俺四个娃,日子过的紧巴巴。俺爹说了,要去关东。可有人说,关东一些地方不让去……”
&esp;&esp;赵传薪知道,不让去的地方自然是鹿岗镇和胪滨府及下辖地界。
&esp;&esp;现在重农,山东人口稠密,人地矛盾突出,务农者都想去关外种地。
&esp;&esp;关外准备发展工业,铁厂和煤矿多,意味着需要大量劳动力。关外地广人稀,黑土地肥沃,庄稼长得好,随便种也能活下去。
&esp;&esp;此处与关外隔海相望,无论坐船还是走陆地都不算远。
&esp;&esp;另外就是气候相似,山东人更容易适应关外气候。
&esp;&esp;最后,就是前清时期为了实边,大量将人口迁往关外。
&esp;&esp;有亲朋在关外站稳跟脚,会带动家乡父老也前往关外,像是连锁效应。
&esp;&esp;所以他们都想去关外。
&esp;&esp;然而此时的鹿岗镇和胪滨府太过特殊,可以说还没定性,所以不允许迁人口过去,即便迁入也要经过各种审查。
&esp;&esp;赵传薪问她:“你想去关外吗?你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?”
&esp;&esp;“俺想吃肉,以后俺要炼很多大油,炖菜俺就能放很多油。俺要种很多地,再也不用饿肚子……”
&esp;&esp;赵传薪背后的臧美灵,忽然感受手背温热。
&esp;&esp;臧美灵疑惑,她歪头打量,见男人的眼角有液体聚集,却迅速蒸发。
&esp;&esp;她严重怀疑他掉金豆了刚刚,有一滴滴在了她手背:“你是不是也饿肚子?你饿肚子还能长这么高?”
&esp;&esp;她觉得饿肚子才会哭,否则人怎么会哭?
&esp;&esp;赵传薪想起了他小时候,奶奶炒的土豆片,没别的,全是油。
&esp;&esp;半盘土豆片,半盘油。
&esp;&esp;能吃上肉以后,即便她六十多岁了,奶奶还是无肉不欢。
&esp;&esp;她七十岁的时候,还能吃两碗饭。
&esp;&esp;她穷怕了。
&esp;&esp;她到老了也还是一刻闲不住,仿佛偷得半日闲,后面就会没粮吃。
&esp;&esp;她一把年纪了,冬天出门干活在冰上滑倒,人老了骨质疏松难以痊愈。
&esp;&esp;好不容易恢复,又急着去干活。
&esp;&esp;两年摔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