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8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此举又括出壮丁二十四万三千人,人口六十四万余,却使得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。

陆嫂子此话一出,群情激奋,众人纷纷高呼声讨,将官差们团团围住。

尖脸官差阿冲正欲拔刀,就被阿酣按了回去,又被官差头头抽了一后老勺:

“你小子,不想干了!”

僵持不下间,帮娘子买羊肚儿的郭大也回来了,凑了一耳朵热闹道:

“大爷们,你们也是来秋曜坊寻欢的?里头的姑娘不做皮肉生意的!”

出来迎儿子的郭老太亦帮腔道:

“都是些女子的住处,大人怎好进去的?”

此时,街坊邻里闻声,皆开了院门,行至屋外,出言相劝,这些年他们没少陈秋曜坊众女子的情,怎能让她们不在时,被搜了家。

听闻这家皆是女子,官差们已萌生退意,婆娘最是较真难缠,他们又没有搜查文书,众目睽睽之下,可不能硬闯。

思及此,官差头头招呼手下,收队走人了。

不过半刻钟,人群皆散去,巷弄间各家各户闭了门,翠帷廊内重新恢复了静悄悄的模样。

此时,绕路返回的官差们,你踩我,我抱你,翻进了秋曜坊。

观音婢正坐在墙根处的月牙凳上,呼呼大睡。

众官差们趁机轻手轻脚,将秋曜坊内转悠了个遍。

坝子中晒着的衣裳,俱为女子的;后院还有摘下来泡着的红蓝花,应是欲做胭脂水粉;连柴房地上的炭灰,都是女子贯爱用的银丝炭。

房间皆未上锁,柜子箱笼他们一个个仔细翻看了,俱未有死尸,就是客房不知为何没安上窗棂,只挂了道浮光锦帘子,日头一照,光彩摇动,还煞是好看。

阿酣在心头盘算,回家要给他嫂子也弄一匹这般布置,定是女子近来时新的花样。

未发现异常,官差们长吁短叹回了府衙,方歇了口气,就被常驻长安城的监察御史抓了,要革他们的职。

大隋时有明文规定,就算是官差也不能随意闯入百姓家中,一旦被百姓申奏,轻者革职,重者流放2。

想到方才凑热闹的,他们竟皆不记得脸,不知被何人告发,只能将这笔账算在报案之人身上。

阿冲家娘子最是泼辣,知他没了公职,收拾了包袱,拉上小儿就回了娘家,要同他和离,阿冲怒红着眼找到了递话的人,要报仇。

“冤有头,债有主,大人何必找我麻烦!”

见此,递话的言贩子忙先将自己择出来,又劝慰道,

“还是算了罢,那托我递话之人,可大有来头!”

言贩子做这一行久了,自知其中凶险,早赁了盯梢的,跟着雇他那辆马车,看着它进了周府。

随后,他稍加打探就得知,是归宁的周少夫人回了夫家。

“你说不说,不说我先宰了你,找个荒郊野外扔了没人会发现!”

阿冲现今是光脚的,不怕穿鞋的,定要找出罪魁祸首,言贩子无法,只好在他手心写下“周少夫人”。

而从秋曜坊消失的莫婤,又出现在高府院外。

起开角门,后罩楼东南侧,有一道爬满地锦的小门。

入秋后,地锦就是爬山虎,叶转红后,将黑不溜秋的乌木门挂得红彤彤的,甚是喜庆。

穿过乌中透红的木门,就是莫家小院,莫母正侍弄着院中的花草。

长边围墙是药圃,莫婤二月初便在篱落、墙缝间洒了一圈黄葵种子,黄葵就是秋葵,现今竟还在开花,花瓣大、花浅黄,瓣有细脉,能治产后乳汁稀少,月经不畅1。

药圃中央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波罗奢花,就是鸡冠花,大隋也叫鸡冠子,比莫婤人还高,花大如扫地笤帚,当初搬回来时,费了她牛鼻子的劲。

鸡冠子能止肠风泻血,更能用于妇人血崩、白带异常等2。

除了鸡冠子,还有各种用于妇人的草药,益母草、川穹、艾草、芣苢……另还养了些常用和稀罕的草药。

西面的苗圃,栽的是莫婤的宝贝调料,葱姜蒜、芫荽、胡椒、茱萸等,

甚至还在墙角种了颗花椒树。

东面则是些染料,红蓝花、凤仙、茜草……莫母瞧了眼回来的莫婤,仍捧着个簸箕,在凤仙丛,摘凤仙花。

凤仙捣烂,少入矾,铺于在指甲盖上,再用凤仙叶裹上一宿,就能得个红甲,但莫婤和莫母却多是用来止妇人们产后恶露不净的3。

将身后的木牛流马推了进来,莫婤锁上门,帮着莫母采尽怒放的凤仙,没了花的杆她还割了洗净,泡进了臭坛腌渍。

别瞧这坛子臭,吃着最是香了。

待莫母忙空了,莫婤方将她拉至木牛流马旁,掀开了布盖头,里头赫然是两具人尸。

“咚咚咚——”

“来了——”

院门被敲响,莫母眼疾手快合上粗麻布,将木牛流马推至墙角,还抱了捆稻草盖上,莫婤则晃晃悠悠,摇着去开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